首页

    职教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动态 -> 正文

    【职教观察】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路径

    信息来源:高职观察 发布日期:2023-04-10 访问量:

    一、多措并举培养“经师”与“人师”统一体

    第一,研读政策文件,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完善顶层设计。职业院校致力于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首当其冲应研读政策文件,不仅要研读《方案》等专项文件,而且应将其置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宏大背景视域中进行深入研读,完整准确理解政策文件的精神内核,并明确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区域战略性重点产业和民生紧缺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第二,挖掘自身优势,面向学院发展愿景形成特色方案。职业院校在制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时应着重挖掘学校自身优势,锚定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目标,寻求优势载体,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建设方案。如面向高水平专业群、服务专业群建设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挖掘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成功经验专攻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凝练培训学生技能竞赛有力举措支撑岗课赛证融通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校企互培共育服务企业技术难题攻坚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使其内嵌于学校发展目标,借东风实现错位发展。

    第三,坚持立德树人,以课程思政改革培养“经师”和“人师”统一体。团队应定期组织集体教科研活动并开展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等活动,促使思政课教师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挖掘工作流程各环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典型案例的储备库。同时,开展团队内互助,思政课教师协助专业课教师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育知识、技能、素质三维目标,贯通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全过程,形成工作流程与思政目标相结合的特色专业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满足差异化需求实现个体与团体的共赢

    第一,完善考核制度,实施分层分类考核。要破解全能型教师的评价导向,根据团队成员专业背景、职称、年龄、分工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分层分类考核方案,避免因一刀切导致的搭便车心理和自限工作量的消极行为,并将考核结果和绩效发放、职称评审、升迁转岗相挂钩,真正做到奖优惩劣,激发潜力。

    第二,实施动态调整,依据考核结果优化团队结构。一是实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的首要条件即师德师风高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对于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个体坚决予以清退。二是建立团队内部晋升机制。引导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足自身实际,对照团队建设阶段性重点工作计划,经团体全体成员民主讨论制定本团队的内部组员—项目负责人—团队负责人的晋升机制,鼓励个体在团队内部流动。三是形成人才定期引入制度。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应时刻保持对校内外人才的关注度,以年度或项目为单位,适时给团队引入新鲜血液,激发团队活力。

    第三,以组合激励的方式,满足不同个体的差异化需求。一是团体激励和个体激励相结合,学院层面要对照团队建设目标与任务对团队进行考核评价并激励;团队要对照项目任务责任书对个体进行考核,并将团队考核结果以一定的权重折合进个体考核结果中,提升个体对团队的忠诚度。二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要形成教师创新成果的动态组合激励机制,出台标志性成果奖励办法,允许取得成果的教师在不同类型的奖励中自主选择奖励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普式激励与特色激励相结合。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地域特色明显、区域需求各异、校情校况不同,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职业院校应因时因地探索并出台特色化的激励方案,真正发挥激励的指挥棒作用。

    三、守正创新催生高质量成果

    第一,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容错机制。一是定期召开团队座谈会,将教学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转化为讨论的主题,鼓励团队成员大胆地提出设想。二是设置最佳创意奖,由团队成员集体讨论投票决定本年度最佳创意奖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三是破除“奖牌主义”的唯成果论,适度认可个体在教学创新活动中的“苦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给予个体一定的改革实施、完善和修正的时间。

    第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人才培养。一是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才素质、知识、技能新要求及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帮助其应对机器取代人的就业挑战。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数据源头采集精准定位企业用人需求,通过智能学生画像精确做好学情分析,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等营造真实工作环境,通过智慧教学平台精准实施教学过程管控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内部诊断与改进,助力教学创新。三是依托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多点耦合形成教学创新增长极,实施课堂革命,总结凝练教学改革成果。如建设虚拟仿真实习实训场所,基于工作流程系统化重构教学内容;依托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实现教科研、技术研发成果落地转化;配套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联合开发工作手册式和新型活页式教材;等等。

    第三,合理分配任务,产出高质量成果。团队负责人在分配工作时应有意识地将逻辑相连的系列工作分配给同一项目组,既便于工作衔接、提高效率,又有利于团队产出高质量成果。如建设课程微课—参加教学能力竞赛—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配套开发工作手册式、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等,其各个项目任务间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外在流程的延续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利于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人本管理强化团队内聚力

    第一,优化团队管理,实施项目制。一是在团队内部实施项目制管理,以增强个体的成就感、认可度及责任感。要根据工作任务动态设置专项项目组,工作任务完成后项目组自行解散,促进人员在不同项目组中的自主流动,丰富个体专业背景,培养个体综合能力。二是项目组成立后,由项目组自主推荐产生项目负责人,搭建个体展示平台,激发个体内驱力。三是采用扁平化组织结构,减少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行政管理层级,优化团队日常管理流程,推动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教学创新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是适度放权,实施粗线条的框架式管理。积极鼓励各项目组在与团队负责人充分沟通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调整项目任务目标,支持项目组自主讨论决定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及方式等。

    第二,建立轮换机制,培养创新意识。打破信息壁垒,建立“旋转门”式的常态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轮换和交流机制,鼓励团队中成员以个体身份加入其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阶段性项目、学院发展的综合型建设项目、兄弟院校的跨校联合项目,特别是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服务项目。培养个体在多领域的项目参与中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开阔眼界、启迪思维;丰富储备、跨界迁移,创新教学模式。

    第三,凝聚团队精神,形成团队内聚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嵌合体,凝聚一定的团队精神对于推动非正式组织认可并服务于正式组织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团队精神之于团体就如同各异的性格特征之于个体,虽不具有统一模式与内容,但却具有相通的形成路径。一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凝练教书育人典型案例,奠定团队精神的主基调。二是挖掘学校特色优势,梳理学校办学历史,彰显特色团队精神。三是总结典型经验,将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攻克教科研难关的宝贵经验汇入团队精神。四是体现职业标准和专业精神,将本产业、行业、企业、专业领域的特殊要求及标准注入团队精神。(节选自《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6期)

    联系方式

    地址:石家庄市鹿泉区卧龙路99号
    电话:0311-82280596(卧龙院办) 82286661(卧龙招办) 82286662(卧龙招办)
    地址:石家庄市新华区学府路236号
    网站: www.laneolsen.com
    传真:0311-82280615

    新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永利总站ylzz55新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快手

    视频号

    今日头条

    校园VR

    更多>>

    Copyright 202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永利总站ylzz55(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21458号-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