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教育立体课堂的意涵
(一)从“教室交往”转向“多维交集”的立体场域
“立体课堂”可以定义为:课堂通过整合在线学习,将“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所构成的课堂二维结构,转化为以在线课堂与实体课堂融合、以智慧教室为支撑、以课堂结构立体化改造为主要内容,蕴含多类教学资源、多种学习方式、大数据支持的课堂。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意蕴
第一,立体课堂强化学习者技能学习的主动性。第二,立体课堂是学习者围绕技能的联通学习。第三,立体课堂促进了学习者的高效学习。第四,立体课堂支持了学习者自适应学习。
二、职业教育立体课堂建设的结构模型与核心任务
(一)职业教育立体课堂的结构模型
职业教育立体课堂总体呈现为两极、多元、交互的结构模型,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立体课堂结构
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构成了立体课堂的平面。在线课堂与大数据构筑了立体课堂新的两极。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在线学习、大数据围绕课堂场域形成多元交织关系,构筑了立体课堂的经纬线。
(二)职业教育立体课堂的核心任务
1.通过立体课堂重塑教与学的关系。
2.通过立体课堂实现教学成效。
3.通过立体课堂全方位信息捕捉实现教师的科学决策。
4.通过立体课堂获取多层次优质资源以支持学习者进行自适应学习。
三、职业教育立体课堂的推进路径
(一)以“互联网+教育”思维促进师生理念的先行建构
“互联网+教育”是通过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而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教学生态。“互联网+教育”可以定位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传播与“互联网+”业态相关的教育内容、需要按照数据流动进行组织的教学方式,“互联网+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智慧教育。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通过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资源建设、条件建设、师资培育等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帮助教师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变革,这为推进立体课堂建立了条件。从逻辑来看,立体课堂源于“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教育”的具体载体之一。通过立体课堂中多个要素的整合,实现不同元素之间的多向互动、相互耦合,形成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生态,实现开放和复杂的立体课堂形态,是“互联网+教育”在课堂层面的具体要求。通过“互联网+教育”理念的熏陶,教师愿意参与立体课堂的先期试点,学生培养了一定的在线学习习惯,促进了立体课堂的迅速落地。
(二)强化智慧教室打造形成立体课堂实施的实践基础
立体课堂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习成效,在此过程中重塑教与学关系,主动学习、联通学习、个性学习和自适应学习等强化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科学决策都建立在一个能收集学习过程数据的系统之上。按照立体课堂的意涵,学校应开发智慧教室数据获取系统,如通过视频数据捕获师生交互状态数据,通过联通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数据,实现各类数据的整齐化处理,为学习者提供精准的画像,同时方便各种资源的接入,便于学习者随时获取在线学习资源以及与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群体进行互动。学习者“画像”的出现,为个性化支持服务、自适应学习提供了条件。通过智慧教室的资源整合和数据支持,各类数据通过表盘式工具向教师展现,支持了立体课堂实现,是立体课堂中的重要一极。
(三)提升教师参与立体课程的综合能力
立体课堂的建构,对优化教师队伍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在线教育,利用智慧教室的条件和大数据建构的教学平台,完成人机协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从“知识传授”的主体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更多关注学习支持服务、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等内容,这就需要系统建构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数智素养、循数设计、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学引导与评价能力等。其中,数智素养指在立体课堂环境下,获取数据并利用数据开展在线教育与实体教育融合教学的素养,是教师适应立体课堂的核心。循数设计指通过对数据的跟踪,按照数据的逻辑开展教学设计,这是立体课堂中教学成效、科学决策的基础。学习支持服务指知识传授任务弱化之后,需要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包括问题解决、实践任务指导等。教学引导与评价指对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偏离、失位的现象予以科学引导的能力。立体课堂的实践需要从整体上设计教师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乐于参与立体课堂的改革。
(四)通过评价改革引导立体课堂的系统生成
为了实现立体课堂实效,学校要推进以“成效为本”的评教变革,将一次性评价转向全程性评价,将印象性评价转向证据型评价。首先,将评教与诊改制度体系构建结合,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常态,支持立体课堂的实践推进。其次,利用立体课堂支持系统,实施实时评教。传统评教采取期末集中的方式,忽视了课程的实施过程。在立体课堂中,采取以每堂课“即时”问题解决和技能习得为主的评价,将评价结果落实到实际应用中,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教师和学生在评价上的主观性,促使师生为“高效学习”而协同合作。最后,课堂组尝试将学习者数据进行整合,通过大数据和学习者建模,观察学习者在立体课堂中的成长表现,反馈学习者的成效,促使学习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