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下足功夫做好“大思政课”建设|聚焦大思政课建设

发布日期:2024-03-25 浏览量: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大思政课”建设,呼吁在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的同时,在价值认识、内容构建和方法创新上下更大功夫,建设好“大思政课”,加快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大思政课”建设    
要在“大”价值上下功夫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关键要入脑入心。全社会各级组织要更深刻认识“大思政课”的时代价值。从当前形势来看,一些学校在“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认识高度和价值转化能力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价值认识高度上,还需在三方面继续下大功夫,一要深刻意识到“大思政课”的站位高,其不仅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二要更加明晰“大思政课”的立意远,其不仅是面向教育、科技、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也是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全社会达成共识,才能发挥铸魂育人的主动自觉性,增强协同育人使命感。三要更加明确“大思政课”的影响深,其不仅要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更要变成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心灵归宿。在价值转化能力上,还需在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要强化专业指导,明晰“大思政课”的价值方向、内容取向和方法路向;二要重视价值践行,夯实“大思政课”从理想课程变成体验课程的行动自觉;三要落实督促检查,以评促建化解“大思政课”建设主体多元所带来的盲区,强化协同发力、相向而行。

加强“大思政课”建设    
要在“活”内容上下功夫   

“大思政课”立足于民族复兴的长远大计和社会全域参与的时代格局,来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大思政课”不同于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学分的刚性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基于大课堂、大资源、大平台和大师资的“活”教育和“活”课程,更加强调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切身体验、更加重视灵魂碰撞。要做好“大思政课”内容的生活化。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我们要让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山川,每一座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展览馆都发挥教育效力,教育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要做好“大思政课”内容的活动化。“大思政课”是行走的课程,既是实践活动课程,也是经验体验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参与,重在体验、感悟。我们要强化课程设计,明晰课程价值目标,重视课程实施策略,强调课程评价,既要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形式活动”,也要避免刻板授受式的“教条活动”,真正落实从活动到课程的育人实效。

加强“大思政课”建设    
要在“用”方法上下功夫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该工作方案强调在“用”上下功夫,突出“大课堂、大师资、大平台”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借势而为的“真用”显得不够,顺势而为的“善用”尚有不足,因势而新的“用好”较为欠缺。为进一步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大中小学首先要落实“真用”。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有责任在大时代、大趋势、大格局下,参与到铸魂育人工作中来;另一方面,学校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守初心、担使命,把名家大师请进来、让历史文化融进去、让遗迹场馆活起来,体现“真用”的行动自觉。其次要强调“善用”。“大思政课”是大格局、大情怀、大视野下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基础课程。“善用”是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根铸魂目标的重要前提。大中小学要系统谋划用的方法、策略、路径,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用足社会大资源、用满社会大平台。最后要强调“用好”。“大思政课”是学校思政课的时空延伸、内涵延展、意蕴延长,衡量“大思政课”真用、善用的唯一标准是用好。而用好“大思政课”,主要体现在学生喜欢、学生受用、学生成长,让学生精神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净化,更加坚定地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作者: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孙德芳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03月08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