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教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动态 -> 正文

    【高职研究】高职教师教学竞赛的改进策略

    信息来源:高职观察 发布日期:2023-04-18 访问量:

    一、减弱教学竞赛的数量追求,增进各类赛事的内涵建设

    1.适当控制各级别教学竞赛的数量,分类规划各种教学竞赛

    不难理解,“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排行榜(高职)”“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等罗列的教学竞赛种类越多,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教师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这些竞赛。当前,全国性的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已经有50多种,攫取了高职教师正常教学的时间,应该在数量上控制教师教学竞赛的数量,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排行榜(高职)等各类榜单可以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为核心,严格控制入榜的教师教学竞赛种类,分类规划好各种教学竞赛的发展。其一,关注职业教育综合性教学技能,注重教师综合育人能力发展的教学竞赛。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为核心,形成一批聚焦关注基础性的职业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并以此引导高职院校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推进“三教”改革等。其二,关注产教融合专项性教学技能,注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发展的教学竞赛。以全国行业协会、企业协会等组织的竞赛为核心,形成一批对接产业发展为教学竞赛导向,让职业教育的脚步紧跟企业发展、对接产业需求,以产业的革新推动教学竞赛内容的更新,进而引领着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竞赛。

    2.优化教学竞赛的规则,进一步提高各类教学竞赛的质量

    一是进一步将教学竞赛与教师的日常教学表现相结合,避免出现“教学表演能力强、真实教学能力差”的现象。“竞赛与教学不能‘两张皮’,竞赛应源于常态教学,但不是原封不动地搬来平时的教学;参赛作品应当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升华、凝练”。因此,竞赛组织者应当进一步强化对真实课堂情境的考察,可以通过丰富判断参赛作品是否源于常态教学的信息化手段和审查标准的方式来进行,采取普查与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二是进一步提高竞赛的内涵,通过改进决赛组织形式,适当改革竞赛评价指标,增加竞赛考察难度,倡导学生参与、师生互动,重点考察教师综合能力及临场应变、现场发挥能力等,吸引更多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参与其中,从而使教学竞赛保持其高水平的引领作用。三是进一步为教学竞赛“瘦身”,将年度一次的教学竞赛改为隔年一次,返还时间给高职教师。

    二、减弱绩效考核对竞赛成绩的捆绑,增强教学竞赛的“育人”价值

    教学竞赛应当是一个承载着“竞赛”“展示”“交流”“反思”等多功能的平台,但当前由于绩效管理等因素的直接影响,教学竞赛已经成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让教师感到恐惧和焦虑的活动,弱化了其“交流”的功能。因此弱化绩效管理的负面影响,强化教学竞赛对激发参赛者的积极性,增强教师教学成就感、教学责任意识等,发挥竞赛活动交流、展示、反思功能,进而促进教师教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是改进教学竞赛的重中之重。

    1.适当淡化绩效考核下竞赛成绩的延伸价值,坚定教学竞赛的初心使命

    在绩效考核的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竞赛获奖不仅是一份荣誉,更能延伸出巨大的特权和利益。例如福建省制定了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情况作为‘双高计划’项目建设考核评估指标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专项资金分配因素”的激励办法[16]。高职院校则为教师获奖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政策层面的倾斜,将获奖纳入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的选项之中,甚至能在职称晋升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教学竞赛获奖是一份荣誉,“荣誉”的属性是其根本的价值属性。因此,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都不应该只为追求“竞赛成绩”、提高学校竞赛排名,而不顾学校的发展实际,教师队伍现状、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规律等,制定以教学成绩产量为绩效“催化剂”的不合理评价制度。高职院校组织本校教师参赛,应坚持教学能力竞赛的初心和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动更多的职教教师参与,避免为赛而赛。

    2.适当弱化绩效考核下教学竞赛的对抗性,凸显教学竞赛的平台价值

    教学竞赛中蕴含的优胜劣汰规则往往会给教师带来焦虑和恐惧心理,在绩效管理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往往会对高职参赛教师施加额外的压力,这种人为的压力彻底助长了教师的焦虑情绪,造成竞赛过程的排他性,参赛教师往往只关注竞赛结果。然而“社会变革并不要人们通过对抗的手段打倒压迫者,或击败对手”,“以赛促教”培养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也是如此,打击、削弱参赛的竞争对手并非是组织竞赛的初衷。因此,有必要规避绩效管理下竞赛对抗性所导致的问题。可以从多方联动着手,高职教师教学竞赛的主办方和高职院校联合发力,淡化锦标主义、崇尚交流合作,大赛主办方坚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初衷,打击“为赛而赛”的现象,高职院校减弱绩效考核给教师参赛带来的压力,联合将竞赛打造成“竞赛”“展示”“交流”“反思”四位一体的赛事活动。

    三、减弱速度逻辑对教学竞赛的束缚,增加“以赛促教”的自觉性

    应对速度逻辑引起的高职院校及高职教师在教学竞赛中存在功利化的行事方式、过渡注重效率和竞赛结果等问题,应当“自上而下”,从竞赛主办单位、高职院校、高职教师三方联动发力,减弱速度逻辑对教学竞赛带来的负面影响。

    1.竞赛主办单位把好教学能力竞赛的“价值关”

    地方政府通过完善大赛组织形式,确保教学能力竞赛的公平、公正,营造教学能力竞赛风清气正的氛围,打击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的参赛风气,从而引导各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创新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同时,加强国家级教学能力竞赛成果、资源的转化研究,促进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资源有效转化为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围绕教学能力竞赛开展教学能力竞赛成果转化案例征集,鼓励竞赛成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2.高职院校需要融入发展的组织教学竞赛

    高职院校应当基于教学能力竞赛引领学校“三教”改革,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参赛氛围,合理对获奖教师团队进行宣传,激发广大教师面向教学一线、面向课堂、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而不局限在为了提高获奖率的积极作为上。另一方面,要完善教学能力竞赛的管理办法、运行机制,充分赋予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权,赋予教师面对困难的勇气,赋予教师团队获得竞赛成绩的耐心,减少功利文化对教师的胁迫,避免以业绩为导向的教学文化、以效益为上的培育机制、以奖项论成败的价值文化,让教师能够坚守初心、静心备赛、耐心成长。

    3.教师个人常怀“三心”的对待竞赛

    首先高职教师个人要时刻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深刻意识到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教师参加竞赛应是推动自身专业发展的形式之一,竞赛获奖不是专业发展的终点,立德树人才是教师职业生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围绕教学能力竞赛,教师个人要有自我成长的意识和能力,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等。其次高职教师参赛过程中需要一份静心,只关注结果的参赛往往会让教师陷入“为竞赛而比赛”“为竞赛而创新”“为竞赛而教学”的现象,造成急功近利的风气盛行。宁静方能致远,高职教师需要静心备赛才能让参赛作品有深度,才会关注完整的备赛流程,加强日常教研的积累,强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从而达到提升自我、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最后高职教师要有不断反思改进的耐心,教学能力竞赛规则复杂、流程漫长、涉及面广,提交的参赛材料需要反复打磨并且内容较多等都在考验教师的耐心。(节选自《职教论坛》2023年第3期)

    联系方式

    地址:石家庄市鹿泉区卧龙路99号
    电话:0311-82280596(卧龙院办) 82286661(卧龙招办) 82286662(卧龙招办)
    地址:石家庄市新华区学府路236号
    网站: www.laneolsen.com
    传真:0311-82280615

    新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永利总站ylzz55新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快手

    视频号

    今日头条

    校园VR

    更多>>

    Copyright 202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永利总站ylzz55(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21458号-4  

    Baidu
    sogou